現代快報訊(記者 徐夢云 季雨)3月4日上午,一群穿著紫色背心的志愿者,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展廳中,向前來參觀的觀眾講述南京大屠殺歷史。他們是紫金草志愿者,也是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的傳播者,他們用實際行動書寫著新時代雷鋒故事。
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承載著世界記憶、家國情懷,在這肅穆沉重之地,紫金草志愿服務隊29年如一日,把傳播歷史、守護和平的責任扛在肩上。據悉,紀念館自1994年成立紫金草志愿服務隊以來,注冊志愿者達到23918名,且逐年增加。
跨越語言和膚色,不斷壯大的志愿隊伍
1994年,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志愿服務隊成立。29年來,注冊志愿者人數從最初的60人發展到現在的23918人。2022年同比新增志愿者127名,其中國際志愿者87名,累計服務時長同比增加508小時、場次增加254場。志愿者中有幸存者后代,有南京大學生,還有來自多個國家的國際友人。
△國際志愿者在向觀眾講解
陪伴紫金草志愿服務隊一起成長的是南京曉莊學院。從1994年起,南京曉莊學院就組織成立了志愿講解服務隊。29年來,共有926名同學加入講解隊,累計服務時長達7萬小時。南京曉莊學院講解隊隊長曹圣梓說:“我們用聲音傳播歷史,傳遞正能量,相信這志隊伍能薪火相傳?!贝送?,還有來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學、南航金城學院等高校的學生們,都在利用課余時間做志愿服務。
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,紀念館匯聚了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位紫金草國際志愿者。他們用自己的特長和語言,通過志愿講解、翻譯史料、參加國際交流活動等多種方式,向世界講述歷史。
來自納米比亞的史瓦家目前在東南大學建筑系攻讀研究生,她在YouTube開設了個人頻道,粉絲超過15萬。她曾在YouTube上發布一段參觀紀念館的視頻,并在視頻中介紹南京大屠殺歷史。國際志愿者們用自己的行動,共同守護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。
薪火相傳,用溫度去傳播這段悲慘的歷史
作為“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” “國家一級博物館”,紀念館年度累計接待觀眾達752.1123萬人次,月接待觀眾量最高達113.12萬人次。每年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,也是紀念館參觀人流量最多的時候。為了減輕大家的工作量,一些工作年限稍長的“老講解員”會主動多承擔一些講解任務,汗水浸濕的衣裳濕了又干,干了又濕。今年67歲的李國榮,有著14年的志愿服務經驗,2019年加入紫金草志愿服務隊,她說:“我和志愿者們一起參與講解、引導、演出等志愿服務,希望用最有溫度的聲音傳播歷史,傳播和平理念?!?/p>
△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外孫女夏媛
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,也是紫金草志愿服務隊的一員,成為志愿者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了。她告訴現代快報記者,外婆一直有一個心愿,希望可以一直講述這段歷史?!巴馄沤衲暌呀?4歲了,年事已高,最初陪著外婆參加活動,我就被她的執著感染。作為她的后代,我覺得我有義務傳承下去,我的孩子現在是年齡最小的‘歷史記憶傳承人’,我希望他能從小接過接力棒,傳播這段歷史?!?/p>
2018年4月,來自重慶萬州一家工廠的350余名殘障匠人,冒雨驅車趕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。對于這批特殊的參觀者,紀念館開啟綠色通道,團隊成員早早就站在入口處等待,確保匠人們安全通行。在集會廣場,講解員一字一句地向匠人們介紹紀念館基本概況、國家公祭活動等,手語翻譯員為聾啞匠人們進行翻譯;在墓地廣場,講解員們拉著盲人師傅的手一遍遍觸摸紀念碑上的文字。
多年來,志愿者們用有溫度的服務,感染著每一個前來參觀的觀眾。
帶著榮譽,繼續守護城市之殤
2015年南京大屠殺檔案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。這意味著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不僅是南京記憶,中國記憶,更成為了世界記憶。
△紫金草志愿者
為了講好紀念館故事,更好服務社會,紀念館組織成立“紫金草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站”,同步設立“紫金草志愿服務隊”,利用社會力量,采用送展覽、送講座、送演出的方式進入到院校、部隊、社區,以多種形式參與社會教育活動,傳播歷史知識。
紀念館公眾服務處先后被國家授予“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”“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”“江蘇青年五四獎章集體”“南京市三八紅旗集體”“南京市工人先鋒號”等榮譽稱號,先后培養了“全國優秀導游員”“南京市金牌導游員”等拔尖旅游人才數十名,并多次在全國導游員大賽、市級講解員大賽中獲得佳績。
正是這樣一支隊伍,他們守衛著城市之殤,讓靜止的文物變得有聲音、有故事、有溫度。
(編輯 周冬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