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快報訊(記者 安瑩)一邊是臨床醫療用血緊張,一邊是血液采集面臨不小的壓力。今年全國兩會,全國政協委員、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,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吳德沛建議,緩解階段性血液短缺,建立應急托底機制。
△吳德沛
每逢寒暑假、春節期間,大學生回家,外來人口返鄉,無償獻血人數銳減,會造成季節性和階段性缺血。吳德沛調研發現,近年來,國家在積極推進無償獻血工作,通過加大無償獻血宣傳范圍和招募力度、補充團體獻血、推廣自體輸血等形式應對血液供應緊張。另外,針對需求地區差異,建立全國血液聯動保障機制,“十三五”期間,全國累計跨區域調配血液2463.6噸。但即便如此,“供需不平衡”的現象仍明顯存在,結構性、季節性缺血狀況亟待解決。
吳德沛建議,建立應急托底機制。當血液庫存跌破警戒線時,各級政府啟動應急機制,加大宣傳動員,加大單位團體獻血招募力度,落實團體獻血單位,對參加應急獻血的個人予以表彰或獎勵?!皬娀潭ǐI血者隊伍建設,固定獻血者來源血制品相對安全可靠,各地采血機構通過高效服務來完善固定獻血者隊伍建設,以保障特殊情況下臨床用血需求?!?/p>
吳德沛還建議,實施血制品 “智慧化”管理。引入大數據管理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現代化技術,推動獻血點、各級血庫、各級醫院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智慧化預警和研判,精準化調配血源,促進供血機構和醫院信息透明化,掌握血液流動狀況以及各機構用血情況,根據血液保障應急預案,科學合理發血。此外,還應完善輸血科和輸血管理委員會建設,加大管理密度,各醫院要嚴格遵循臨床用血指針,杜絕不合理輸血和血液浪費,優先保障急診搶救、產科及血液病人等用血。
(編輯 周冬梅)